不管你做的是資料產品、內容網站、還是 side project app,最大的痛點通常不是技術,而是流程「接不起來」。從資料到上線,再到持續改善。原則只有三個:先能跑、再變穩、最後變好。
1:定義
2:做出來
3:交付與維運
你可以用任何你熟的工具:Google Sheet、Git、Notion、Excel、甚至是單一 .py 檔都行,重點是接起來。
問題 | 可能原因 | 處理方式 | 下次怎麼避免 |
---|---|---|---|
做很多,但一直無法展示 | 目標過大、缺最小可跑版本 | 切 1 條最短用例,先做假資料或規則把流程跑通 | 每輪先定「一個情境、一個指標」 |
Demo 能跑,但外人看不懂 | 缺明確回饋與狀態顯示 | 頁面/CLI 加一句「現在在做什麼」+成功/失敗提示 | 每個步驟都標「最晚回饋點」 |
線上不穩、常壞 | 沒回滾或降級 | 準備上一版可用檔;寫一句回滾指令/步驟 | 每次發佈都留「上一版可直接用」 |
指標一直好不起來 | 資料與目標不對齊 | 重新檢查:收的資料能否驗證成功指標 | 在 README 寫清「指標=資料對應」 |
每次改動都難以重現 | 沒記變更、沒鎖環境 | 把版本號與主要變更記在 CHANGES | 重要依賴與設定放成一個檔(.env/requirements 等) |
用戶回饋很多但沒時間整理 | 收集通道太分散 | 只留一個入口(表單/Issue/私訊),統一貼進 feedback.log |
每週花 15 分鐘合併、挑三件可做的 |
從能跑開始,把狀態與回饋說清楚,保留上一版還原方案,每一輪只改三件事。今天就選一個正在做的點,用上面的對照表檢查一次——你會發現,專案開始穩、也開始動起來了。